English

走遍黄河

1999-10-2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哲 夫 我有话说

从6月17日出发,从黄河源头走到黄河入海口,行程20000余公里,历时两个多月。至今还没有完全结束,还要采访田成平书记。田成平书记曾是黄河源头青海省的书记,中华环保世纪行此行考察了青海,对青海的问题备加关注,可否将青海省建成一座生态大省?以便有效地保护生态十分脆弱的江河源头。田成平书记从源头来到黄河中游地区山西省任省委书记,他将如何看待黄河源头问题,如何看待黄河统筹治理的问题,为许多业内人士所关注。这是《走遍黄河》一书中很重要的一章——沿黄河八省主要领导访谈录。书中不光有我独家采访的沿黄河八省主要领导同志谈黄河的章节,还有他们个人的生平小传。在京时我还再度采访人大环资委曲格平主任和李蒙副主任,他们提升了我对黄河的认识。中国的生态资源已经超载,不能继续承受人口压力,为此我又采访了国家计生委主任张维庆,他对人口问题和黄河问题有自己独到精当的见解。在宁夏时我还看望了张贤亮。那些年张贤亮不幸沦为右派,在黄河边上务农达十多年之久,对黄河的认识可谓入木三分。普通人无法进入他那种艰涩和深刻,选取角度也难得地刁钻古怪。从黄河到西部影视城,再到他自己,三点一线,三位一体,让我明白了他的许多所作所为。他不仅著意于留住原始,出卖荒凉,而且还在坚守清贫,造福后人,闲以养思,淡泊明志。他谈出一些寻常人绝想不到的问题和许多他自己的掌故。这些都将在这本书中如实记述。

中国人喜欢以偏概全,说黄河好话时,就说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,是中华民族的摇篮,是华夏文化的发源地,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血脉和国脉。如今黄河断流,是不是我们国家的血脉断了呢?是不是母亲已经不再守着摇篮,抛弃了我们这些儿女呢?这样说,显然牵强附会,信口雌黄。古代诗人放歌:黄河之水天上来。旧时民间男女以黄河示爱,表示永远不变的爱情:水面秤砣浮,黄河彻底枯。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现在也发生了,许多黄河区域枯得见底了,专家们担心黄河会变成季节河和内陆河,是不是我们的国脉也跟着枯干了呢?这当然是无稽之谈。冼星海舞动一根小棍,指挥黄河来了个大合唱,黄河咆哮了八年,将小日本涮羊肉一样涮回了东洋。时下小日本开着丰田车带着家用电器又来到中国,是不是历史重演了?黄河倒流了?这是一个笑话,但确实有人一边看着松下的彩电一边这样说过。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。黄河确实是中华大地上一条黄色的巨龙,它具有十足的图腾色彩和象征意味。

中国人也说黄河的坏话,说黄河是一条害河,是一条性情暴戾的龙,它一生气就发大水,一发大水就饿殍遍野赤地千里民不聊生。这条巨大的龙每过几年都要翻一次身,它只要一翻身,小半个中国就遭了大灾。它每一百年都要挪一回窝,改一次道,每一回挪窝造成的灾难和损失都让中国人几十年也翻不过身,缓不过气。黄河不仅本身是一条巨大的龙,不同的河段里还住得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小龙,龙和河神管着不同的河段,行船得祭河神和龙神,不然就会出事情。地位尊崇的龙和管理河水的神,神龙见首不见尾,使黄河被披上一层神秘诡异的色彩。黄河在历朝历代的种种恶行与劣迹,又使黄河成为隐患无穷凶险莫测灾难连绵的一个不祥的象征。其实,黄河无非一条河流,泥沙也就是泥沙,断流也不过是断流,污染也就是污染而已。不能简单地将一切归之为历史和自然的原因,我们需要正视的不是它的虚拟部分,要认真对待的是使黄河不断恶化的那些人为的因素,并尽一切可能设法去彻底地根除它,改变它,尽可能地遏止这种可怕的循序渐进的生态持续恶化的状况。

黄河不光是一条河,还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传奇和神话。这个神话现在不那么好听,这个传奇也不那么好看了。黄河水量在日益减少,最长时黄河的淡水不入海长达320天,而一年才有360天。水资源短缺使争水的纠纷在沿河各省频仍地发生,水荒引发过多次大规模的械斗。治理水土流失数十年,黄河还是黄的,每年仍然有16亿吨泥沙日夜不停地流失入海。更糟的是,雪上加霜,日渐枯瘦羸弱的母亲从乳房中挤出的可怜的乳汁,还被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严重污染。济世救人的黄河一些河段的水已经不能饮用,大睁两眼,望着腐烂发臭的河水悔不当初,守着黄河没水可喝的日子,正在向我们大踏步地走来。

黄河在历史上并非一条黄河,它被称之为大河和长河,后来越来越黄,才改称黄河。至今黄河源头水还是清的,只是源头正在逐年下移,水量减少,连接扎陵湖与鄂陵湖之间的河道已经断流。清澈的源头水还没有来得及流出青海境内,就已经变了颜色,由一类水二类水变成了三类水和四类水。途经四川,黄河拐了个弯,也喘了口气,进入甘肃境内,又变回三类水,从兰州市中心穿城而过,走出甘肃境内被污染成五类水。流入宁夏回族自治区,黄河被一分为二,送入宁夏的灌溉大渠。那渠被形象地称之为二黄河,宽大得几乎超过了被分割后的黄河本身。流过内蒙古自治区长长的河套地区后,入晋过陕进河南,一路上污染指数忽高忽低,最高超五类,最低也是四类水。山东境内的黄河是悬河,无法向黄河排污,污水向南皆流入淮河,向北皆流入海河。黄河流进东营的入海口时,魔术一般变成了二类水。

何以如此?东营人得意洋洋地说:这得感谢泥沙,假若黄河中没有大量泥沙,黄河就没有这么强大的自净能力,如果没有黄河带来大量泥沙入海,就不会有黄河三角洲的形成和东营的兴起!

为治理黄河水土流失,50年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,如今却要感谢流失在河里的泥沙,这些泥沙吸附和沉淀了大量的污染物,使黄河因此而自净,因此而得救,没有沦为像淮河一样臭气熏天的污水河。前门拒狼,后门引虎。一个巨大的富有讽刺意味的可怕的悖论已经形成:因一时的目光短浅和疏忽大意造成的黄河污染,将使我们付出昂贵的代价,还不得不感谢历史和自然留给我们的那些可怕的泥沙!

拉拉杂杂写了这么多,似乎有为《走遍黄河》这本书做广告的嫌疑,就算有,我也认了,因为这是我很钟情的一本书,希望能写好它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